酱香酒作为中国白酒中的独特品类,深受众多消费者喜爱。然而,在市场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,值得我们关注。
一、真假鉴别方面
1. 包装标识问题
一些假酒常常在包装上模仿品牌酱香酒的外观设计与商标,但印刷质量往往粗糙,字体模糊不清、颜色存在偏差,产品标准号等标识也不规范。例如,酱香酒酒瓶包装上应标有产品标准号 “GB/T26760”,若没有此标准号或者标准号不对,那很可能是假酒。
2. 酒体特征不符
○ 颜色异常:酱香酒的颜色通常是微黄或无色透明。而假酒可能为了模仿老酒颜色,过量添加色素,导致酒体颜色过深、过于浑浊或者有明显人工色素添加痕迹。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,这种假酒的颜色会变淡且不可恢复。
○ 挂杯现象不自然:真的酱香酒富含多种微量元素,酒体较为粘稠,挂杯时间长,酒液流动速度相对较慢。假酒则可能通过添加增稠剂等物质来制造挂杯效果,看起来不自然,与真酒的挂杯特征有明显差异。
3. 香气和口感不对
○ 香气刺鼻:正宗酱香酒香味浓郁、优雅,闻起来有愉悦感。若打开酒瓶后闻到刺鼻、难闻的气味,或者香气过于单薄、酱香酒的香气特征相差甚远,那很可能是假酒。
○ 口感:好的酱香酒入口柔顺、清冽干爽,酒体幽雅细腻、醇厚,回味醇净悠长,喝后不辣喉、不口干、不上头。假酒则可能口感、辣喉烧心,甚至宿醉后会头疼。
二、品质差异方面
1. 口感不稳定
即使是同一品牌、同一批次的酱香酒,在不同的储存环境或储存时间下,口感也可能会有所差异。比如,若储存环境温度、湿度不适宜,或者受到光照、震动等因素影响,酒的品质可能会发生变化,从而导致口感不稳定。
2. 有异味或杂味
在酿造过程中,如果原料处理不当、生物转化工艺控制不好或者储存容器有问题,都可能导致酱香酒产生异味或杂味。例如,使用了劣质的高粱、小麦等原料,或者生物转化过程中受到了污染,酒中可能会出现酸味、涩味、苦味等不好味道;如果使用了含铁质等杂质较多的储存容器,酒可能会有金属味。
三、价乱象问题
1. 品牌酒价虚高
一些品牌的酱香酒由于品牌影响力大、市场需求高,其官方定价可能较高。同时,市场上还存在一些经销商或商家为了追求利润,故意抬高价的情况,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判断酒的真实价值。
2. 非品牌酒价不透明
对于一些品牌的酱香酒,由于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监管,价往往不透明。消费者在购买时容易受到商家的误导,或者难以比较不同产品的价和品质,从而影响购买决策。
四、储存与保管方面
1. 跑酒现象
如果酱香酒的瓶盖密封不严,或者储存容器有破损、裂缝等问题,酒液容易挥发,出现跑酒现象。长期下来,酒的酒精度数会降低,口感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。
2. 储存环境不当
酱香酒的储存环境对其品质有着重要影响。一般来说,酱香酒应储存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的地方,温度保持在 15 - 25℃左右,湿度在 70% 左右为宜。如果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、湿度过大或过小,都会影响酒的品质和口感。